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 2018)緊接在上周剛結束的日本國際工具機展(JIMTOF)之後開展。雖然有部分台廠前往日本參展,不過多數業者仍選擇將參展重心放在此次TMTS。
而今年展會主題則是「製造鏈結、啟動未來」,與全球發展趨勢一致,紛紛將傳統機械產業的面貌鍍上一層智慧化的色彩,以智慧製造為口號推動產業升級。本屆TMTS的亮點則包含了智慧化元素的導入、搭配機械手臂的自動化生產線日益普及、展出機台多具備智慧化遠端監控能力等等。
整合機器手臂的自動化生產線日益普及
智慧製造不僅是為了解決少量多樣、生產快速的需求,也為缺工問題帶來轉機。市場對於人機協作的需求日漸成長,除了解決人力缺口外,最重要的是能夠取代勞工從事重物搬運,避免勞工發生壓傷職災。因此在今年TMTS展會中,許多工具機大廠便紛紛展示機械手臂結合工具機的自動化製造單元或生產線,聚焦於人機協作或多機協作的生產線運作。
台中精機此次展出8套智慧自動化產線,而在展區上也隨處可見「節能、智能、自動化」的標語,除了兼顧傳統加工效能外,也試圖從智慧製造需求中挖掘商機。此次台中精機所展出的工具機中幾乎都有機械手臂在旁的身影。不過多數機器手臂的功能上仍以上下料、搬運等作業為主。
台中精機把小型機器手臂整合進加工機台內部,不但可節省加工站點的用地面積,還能讓加工效率提升到最高。此外,台中精機此次也首度展出與日本發那科合作開發的綠色協作機器人,適合小型組裝工廠,人機協同作業生產線上解決裝配。
傳動元件大廠上銀則是以智能化工廠為概念,將直驅迴轉工作台、智慧料倉與關節式機器手臂整合成一自動化生產線。由上銀自主研發的智慧料倉可串聯多站別的生產訊息,包括產能、機台稼動率、製程中物料庫等,實時監控各工站的生產狀態。而關節型機器人則是擔任重複性上下料的工作。
除了工具機外,週邊自動化裝置也成為展場焦點。歐姆龍在現場展示自主導航移動式機器人,只要設定、指定地圖上的目的地,即可透過演算法自動選擇並行走最有效率的路線。而內建的雷射掃描器可偵測人與障礙物,並即時思考如何迴避,在不發生碰撞的情況下安全抵達目的地。
不過有鑑於過去機器手臂與工具機來自於兩種不同的控制系統,工研院則是與友嘉集團合作,以國產控制器搭配國產工具機,開發出二合一解決方案,可同時兼具控制工具機與機械手臂雙重功能的「ROBOT inside五軸同動控制器」。
該控制器將銑削工具機與機械手臂的控制整合於同一套控制器內,搭配一鍵切換的圖像化操作介面,以及可自動協助上下補料的機械手臂,使用者能夠更有效率進行切換與操控,且可節省近50%控制器取得成本。
友嘉也展示將傳統工具機台結合機器人、物聯網、CPS等智慧化技術,達到快速且大量的客製化生產能力,使傳統生產線走向智能化生產線。
遠端監控、可視化 工具機連結智慧化
智慧化生產的時代,「連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透過物聯網的加值,製造業者能夠掌握實時生產動態,藉以優化產線運作與廠務管理。除此之外,對於在海外拓點的工廠來說,具備遠端監控功能的管理系統也能夠在此發揮最大的效用。
目前市場上已有多數工具機業者相繼開發智慧化管理系統,不過基本上都具有相似的基礎功能,例如能夠確實掌握產線實時運作的動態監控、各生產線上機台設備的稼動表現、有助於工廠營運成本維護的能源管理或是掌握詳細加工流程細節的生產報表等主要核心功能。永進機械此次參展也為因應智慧製造趨勢,以智慧自動化及工廠可視化為展出主軸。其開發的智慧生產管理系統i-Direct平台不僅在TMTS 2018展出,在近幾次展會上的曝光度也頗高。該系統的核心主旨是將各種自動化及智慧化軟硬體設備串連起來,打造零停機、零浪費、零不良的智慧工廠,協助製造業者強化整廠管理以及機械內部的智慧效能。
台中精機為其工具機自主開發設備管理資訊系統,從設備管理、生產管理到廠務管理等面向出發,該系統則是具備了包括產線畫面、稼動率、刀具壽命檢視、警報紀錄、生產報表、機台監控、能源管理七大功能。
程泰集團旗下益全機電也藉本次展會首次發表今年開發的輔助軟體工具「iPanel IAS 智能輔助系統」。該系統一口氣具備十八項功能,特別其中的診斷功能可提供機台故障排除指引,讓使用者在可第一時間先依循指示預處理,以減少停機時間,而對於企業老闆而言,最有效益的莫過於可透過遠端功能監控產線運作,並且當機台異常發生警示時,遠端功能還能透過預設郵件地址發報給指定人員,因此操作員即使不在機台旁邊也能即時掌握機台現況。
與市面上多數CNC控制器面板笨重刻板的外型設計不同,澳洲自動化設備商ANCA Motion則是翻轉傳統CNC控制器面板的形象,強調UI設計使介面更加人性化。ANCA Motion針對CNC外圓磨床應用推出「CyGrid」操作軟體,該軟體除了將複雜的圓柱磨削系統整合之中,更結合3D圖像與觸控式操作,讓使用者可透過直覺化如點擊、拖曳等方式編輯操作指令,進一步將磨削製程從傳統指令編程的方式轉以視覺化方式呈現。
特別是該軟體具有磨削模擬功能,目的是能夠確保每次在工件正式進入加工前,透過事前模擬確保加工參數都是正確無誤的。在車用、航太或建築結構零件的加工中,都是屬於高精密的零件加工,因此加工過程更是無法容許絲毫誤差,但往往越複雜的加工程序犧牲的是加工效率,過去兩者難以兼顧,CyGrid的目的則是希望能夠在極少複雜編碼程序的情況下,讓任何操作員皆能進行可靠的磨削作業。
從零組件智慧化邁向整機、整廠智慧化
智慧機械是帶動智慧製造發展的前哨戰,不過即便AI、物聯網話題火熱,系統商與雲端平台業者紛紛在製造業中積極搶灘,但根據業者觀察,智慧化在機械產業的風向卻是「現正才剛要開始颳起一絲微風」,尤其越靠近上游產業鏈就越可以感受到傳統機械產業的起步慢了許多。
因此大廠動向不僅是產業指標,其發展動態也格外受到業界關注。傳動元件大廠上銀在今年展會中展出自主開發智慧型滾珠螺桿,利用感測器偵測螺桿之各項物理訊號,並透過內建AI分析模組,可自動偵測包括螺桿壽命、異常振動、變頻潤滑以及溫升診斷等四種功能,並將診斷資訊透過雲端平台可視化,即能遠端同時監控多台機械設備。
聯軸器是工具機中負責連結動力源與實際負載端的關鍵零組件,雖然聯軸器本體成本並不高,但稍有異常其影響層面卻非常廣,甚至會讓動輒上百萬的工具機無法發揮其最佳效能。尤其對於重工業如煉鋼煉油、船舶運輸等,動輒上萬噸原物料或作業費用的產業來說更是至關重要。而德國傳動元件大廠KTR則是在核心產品聯軸器中將加入最新智慧感測技術,利用特殊感測手法偵測其聯軸器的位移與角度,當預設值超標時便會發出警示,通報系統可即時反饋停機。
根據官方統計,今年TMTS共有720家廠商參展,國內參展廠商大牌雲集,包括友嘉、台中精機、麗馳、程泰、遠東、永進及慶鴻等。今年歐美日國際大廠的報名也較往年踴躍,包括日系發那科、Mazak、德系DMG Mori、美系HARDINGE等,這也意味台灣工具機內需市場逐漸受到重視。
資料來源: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0&id=0000547007_vpclj5hb1xevw06xa0t8h